多地集中整治人情保关系保,守护公平正义的民生底线

admin 生活百科 2024-10-28 48 0

近年来,全国多地集中开展了一场针对“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旨在纠正社会救助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低保等社会救助资源能够精准、公平地惠及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也体现了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

所谓“人情保”,通常指通过非正规渠道,利用人际关系或人情关系,使不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人获得救助待遇,这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虚报、瞒报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关键信息,以骗取救助资格,而“关系保”则是指利用职权、地位或特殊关系,为不符合条件的人谋取救助待遇,具体表现为低保经办人员、村(居)委会成员、村(居)民组长等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将亲属、朋友、利益关系人纳入救助范围,或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权力影响为特定人员违规获取救助待遇。

“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加剧了基层民众的矛盾,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在熟人社会中,乡亲们相互知根知底,一旦低保待遇发生错配,让条件较好的家庭吃上低保,甚至出现“开豪车、住商品房的低保户”,必然会引发广泛的不满和质疑,低保是国家对低收入人群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本着应保尽保原则,为贫弱者提供兜底保障,助其摆脱困境,这也意味着,公平公正确定低保户,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际效果,一旦让不该救助的人获得救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就会被边缘化,这不仅会加剧基层民众的矛盾,也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多地集中整治人情保关系保,守护公平正义的民生底线

为了纠正这一问题,多地纷纷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以福建泉州南安市为例,根据省、泉州市工作要求,南安市民政局聚焦社会救助领域群众关切问题,重点整治社会救助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问题,通过省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对全市在保对象开展年度集中复核,并结合年度复核报告,组织人员对复核家庭开展全面走访,特别是针对复核信息中疑似问题,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核实对象的变化情况、家庭经济收入及家庭财产情况,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自今年5月份以来,全市动态新增低保对象811人,退出低保对象1011人,这一数据表明,南安市在整治“人情保”“关系保”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样,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也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县纪委监委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推动民政部门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以来,全县共清退不符合低保享受条件392户1304人,新增低保对象553户1523人;新增特困供养45人,实施临时救助8批次,惠及困难群众2865人次;查处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问题线索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人情保”“关系保”现象的发生,保障了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也全面排查“人情保”“关系保”问题,追缴违规领取资金,县民政局落实社会救助对象近亲属备案制度,并对备案对象开展了全覆盖入户调查,通过与司法、法院、疾控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上级部门反馈疑点,发现死亡人员、服刑人员及其他违规领取救助金问题13条,追回违规领取资金30531.5元;发现特困照料人未按协议履行照料义务问题1条,追回照料费14100元,这些举措不仅挽回了经济损失,也维护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除了上述地区外,多地也陆续披露了一批优亲厚友的典型案例,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对社会救助资金领取人员的信息进行比对时,发现红星镇王桥社区一名困难补助领取人是社区干部亲属,经查,王桥社区副主任徐某利用职务便利,隐瞒其亲属陈某退休职工身份,违规为其申请困难补助资金,徐某因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有关违规资金也被收缴,这一案例再次警示我们,“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性,也破坏了公职人员的廉洁形象。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多地还通过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来预防和治理这一问题,贵州省民政厅近日印发了《贵州省社会救助工作近亲属登记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近亲属进行了明确界定,并要求凡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本人及其近亲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均应实行备案管理,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